癌症高发人群要警惕
癌症也有偏好人群。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远离癌症保持身体健康,不止对自己,对家人也是一种爱护。即使无法完全预防癌症的发生,在了解自己是高发人群后,如能体检时多加注意,对癌症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肺癌
抽烟的人,尤其是开始吸烟的年龄小于15岁,或者每天吸烟根数超过5支以上的人。
总是受二手烟熏染的人。二手烟雾中包含了四千多种物质,其中有四十多种致癌物。每天被动吸二手烟的时间累积达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工作环境中含有大量粉尘,如直接接触金属、矿冶、油漆等岗位的人,粉尘易进入肺部,增加患肺癌的概率。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这并不是说肺癌有遗传性,而是很有可能同一家族的人在体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 在相似点,从而成为易感人群。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呼吸道疾病,如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疾病长期浸淫,使得呼吸道细胞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细胞变异,致使肺癌发生。
肝癌
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患者,以及乙型、丙型肝炎病原携带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有吸烟、自由酒习惯者。肝脏是身体里的排毒器官,过重的排毒负担易造成肝脏的伤害。
经常使用激素类药品者,尤其是雄激素药物。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降低体内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而科学已经证明,长期大量服用雄激素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伤害。生活中,雄激素药物常被用来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甲基睾丸素等。
经常摄食不新鲜的食物的人。各种发霉的食物,粮食、水果、坚果中都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而且食用后很难将其代谢,这些黄曲霉素会进入人体,损害肝细胞。生活中要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吃不新鲜的食物。
胃癌
长期饮酒或有顽固性胃溃疡者。酒精是某些致癌物的良好溶剂,且会剌激胃黏膜,伤害胃细胞,易引发癌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对于没有胃肠疾病的人,更易患胃癌。因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低酸和排空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物质的作用。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一定都会患胃癌,胃癌发生往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及病史长短有关,患有萎缩性胃炎10~20年的患者,胃癌发病率为5%~10%。
常食腌制、熏制和烘烤食物的人。腌制、熏制、烘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这是重要的致癌物之一,会反复剌激胃黏膜,易引起胃癌。
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有遗传易感倾向,而且胃癌家族往往有相同的饮食习惯,对胃肠的伤害也近似。
做过胃切除手术的人。 经过胃部分切除手术者,胃泌素分泌少,胃内持续低酸,胃里细菌过度生长,易致胃黏膜病变。因此接受过胃部分切除手术者,宜在手术后第5年后起,每两年做一次胃镜复查。
胃内有多发性息肉,且息肉大于2厘米的人。符合此情况者胃癌发生率可达7%,为避免此情况,患胃息肉,且息肉较大者宜切除息肉,并每年做胃镜观察胃部变化。
结直肠癌
嗜高脂肪、高热量、低膳食纤维食物者。长期过多吃高脂肪食物,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刺激肠道黏膜,对肠黏膜造成伤害,易诱发癌症。生活中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有结肠癌、直肠癌家族史。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家中有两位结直肠癌患者,且是直系亲属,或兄弟姐妹,那么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肠道内反复的炎症剌激肠道黏膜细胞,久而久之会导致黏膜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
患多发性肠息肉者。研究发现,大肠腺瘤和多发性腺瘤与大肠癌的发病极为密切,因此若发现体内有多发性肠息肉,宜尽早手术切除,以免在肠道中遭受剌激,引起恶变。肠息肉手术切除后3个月至半年间,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肠镜复查。
乳腺癌
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关系者有乳腺癌的人。如果亲属确诊时年龄较轻,如闭经前发现,则子女遗传概率较大。但乳腺癌治愈概率较高,25岁后每年做乳腺检查,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较高者,包括天生雌激素较高,或者长期食用雌激素类药品或制剂的人。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保持高水平,会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剌激,导致细胞恶变,诱发乳腺癌。
饮食偏向高脂肪者。肉类、动物脂肪、奶酪、煎蛋、黄油等动物性食物进入体内,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蔬菜、水果,以及鱼肉和低脂奶制品会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有妇科肿瘤病史者。 妇科肿瘤病的出现多与内分泌失调或感染病毒有关,而这些因素也往往会升高乳腺癌的患病率。
宫颈癌
35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在女性患有的癌症中,宫颈癌是罹患率较高的疾病,35岁以上有性生活女性每年都应做宫颈筛查。
性经历早或性伴侣多。
曾罹患性病或宫颈经常发炎者。
鼻咽癌
抽烟、喝酒者。烟、酒对口腔、鼻、咽以及呼吸道剌激强,易引起鼻咽部细胞恶变。
我同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年龄在40岁以上者。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生地域性明显,这可能与以上地区喜欢吃腌制食物有关。
家人或亲属有患鼻咽癌的人。这是因为家人或亲属之间往往有相同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更容易让相同的部位或细胞受损。
EB病毒感染者。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4型,它的传染性非常广泛,与鼻咽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鼻咽癌患者中几平90%会发现EB抗体呈阳性。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自己EB病毒感染,应多加注意,要定期检查鼻咽部,并检测EB病毒抗体滴度。
前列腺癌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遗传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一级亲属(父亲或兄弟)中有人患病,就要特别注意,应定期做前列腺检查。但是家中有人患前列腺癌的男性也不必过于担心,遗传只是癌症的一个影响因素,只要平日做好预防工作,并提高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完全可以避免受到伤害或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长期前列腺发炎者。细胞长期受炎症折磨,易发生恶变,诱发肿瘤。
嗜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者。常食动物性食物扰乱身体内分泌水平,对前列腺等与内内分泌切相关的器官产生影响,诱发细胞癌变。生活中宜荤素平衡,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坚持少荤多素饮食。
淋巴癌
免疫系统缺陷者。人体免疫系统有免疫监视功能,对机体内发生突变或异变的细胞会起到排斥、清除作用,免疫系统缺陷者很容易受到病毒侵袭,易发感染,易诱发淋巴癌。
病毒感染。有关研究显示,EB病毒、人类嗜B淋巴细胞病毒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易引起淋巴细胞恶变。
长期暴露在化学制剂之下。长期暴露在杀虫剂下,或者经常使用染发剂、木器保护剂等化学制剂,罹患淋巴癌的概率将会增加。
胰腺癌
长期酗酒、抽烟的人。酒精会溶解某些致癌物,加重患癌症的风险,此外,长期有酗酒、抽烟习惯者,烟雾中有害物以及酒精会增加细胞负担,易引发细胞恶变。
年龄在40岁以上,上腹部时常会不适,但又找不到原因者。胰腺位置为上腹部胃后靠近脊椎处,不适常常会表现为心窝后。如有不明原因不适,应及早检查。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肥胖、无家族病史的糖尿病初发者。事实上并不是患了糖尿病的患者更易患胰腺癌,而是胰腺癌早期常会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临床上常会误诊,从而耽误了治疗期。因此,如果是不肥胖,无家族史的人突发糖尿病,在糖尿病发病3年内,最好定期做胰液细胞学检测,有助于尽早发现胰腺癌。
患慢性胰腺炎者,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炎症长期浸润细胞,易诱发细胞癌变。
膀胱癌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如染料、印刷油墨、油漆、人造皮革中的芳香胶类物质等。
膀胱慢性感染者。膀胱慢性感染和异物长期刺激膀胱细胞,易诱发细胞恶变。
连续大量服用镇痛药物10年以上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大大增加。镇痛药物非那西丁的化学结构与染料苯胺的结构相似,两者对身体会产生类似影响。
吸烟、酗酒,以及大量摄入咖啡、茶饮、人工甜味剂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膀胱癌的危险。
甲状腺癌
摄入碘过量,或者碘摄入不足的人。体内碘含量直接影响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因为每日饮食中摄入的碘的1/3将进入甲状腺,而全身90%的碘都蕴藏在甲状腺。因此碘元素的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疾病。
有甲状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甲状腺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体发病,另一种则与遗传基因有关,若家中有一级亲属患有甲状腺疾病,则应定期检查甲状腺。
幼年曾接受过胸部或颈部放射线治疗的人。婴幼儿期细胞处于增殖旺盛期,放射线对细胞增殖是一种附加剌激,易诱发细胞发生恶变。
精神压力较大,且经常熬夜的人。甲状腺细胞密切参与身体代谢,长期透支体力的生活方式,加上情绪得不到好解,使得甲状腺细胞得不到很好的修复,久而久之就导致甲状腺受损。
激素的过量摄入。激素类药物,以及富含激素的食物大量的摄入,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加甲状腺细胞的负担,日积月累自然会损伤甲状腺细胞,易诱发甲状腺疾病。
癌症的高发人群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癌症,高发人群很可能从得知自己是高发人群的那一刻起,一生也不会与癌症产生任何关系,但若有十万分之一产生联系的可能,那么从此刻起,积极的体检和谨慎的预防措施,会给健康带来莫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