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就医网

日本治疗白内障的权威——赤星隆幸

日本就医网 2019-03-05 19:39:58发布



白内障,是指眼内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尽管这一病症可通过手术治愈,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许多人无法接受治疗,因此白内障至今还是人类失明的首要原因。2017年3月,三井纪念医院医生赤星隆幸,凭借其在白内障治疗领域的贡献,获得了“凯尔曼奖”(CHARLES D.KELMAN INTERNATIONAL AWARD)——这一奖项是表彰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眼科医生的。

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法,是先在覆盖晶状体的透明薄膜——眼角膜上开一个小孔,然后插入细小的超声波探头,将晶状体中央的核击碎并吸除干净,再植入人工晶体。手术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切口尽可能地小,以不损害到角膜,并在短时间内取出随年龄增长而日益硬化的晶状体核。切口大,眼球就会歪斜,由此导致散光;手术时间延长,会损伤角膜细胞,细菌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如今,全世界最常见的手术方法,是用超声波在晶状体上划出十字形沟,将核一分为四的“分治法”(Divide & Conquer),由加拿大医生霍华德·吉姆佩尔开发。

但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如果沟划得太浅就无法很好地将晶状体核一分为四,但划得过深又会刺破角膜。难道就没有更加简单可靠的办法了吗?大约在27年前的某一时刻,我脑中忽然灵光闪现,想到了另一种切割方法——假如将超声波震动中的尖细镊子刺入晶状体核,然后啪地迅速打开镊子,核不就击碎了吗?

1992年,这种能够简单、迅速、安全地对晶状体核进行物理切割的白内障手术法获得成功。由于这种方法是在超声乳化前利用碎核镊预先将晶状体核机械性地分割成碎块,所以称为“超声乳化前碎核”(英文名PhacoPrechop)。以往20至30分钟的手术时间缩短到了5分钟以内,并发症也因此而显著减少。

用于手术的碎核镊

碎核镊的前端

随后,他开发了一种器具及方法,能从1.8毫米的切口中摘除白内障,并植入直径6毫米的人工晶体,手术的伤口从以往的3.2毫米缩小至1.8毫米。由于手术切口的大小对角膜曲率带来的影响,术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光,而这一发明,在防止散光并发症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8毫米大小的切口能够自然愈合,几乎不会改变角膜的形状。不会引发散光的白内障手术终于实现了,这是2004年的事情。

25年来兢兢业业、矢志不移的工作作风为赤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据说现在约有1800多私人诊所的医生都将自己诊疗的白内障患者介绍给赤星来做手术。他在自己工作的三井纪念医院,有的时候一年要做大约7200例手术。因为他还在其他医院执刀,因此2015年由赤星操刀的手术共计超过了一万例。

据说,无论去哪个国家,赤星都会将自己开发的手术方法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唯有的一个条件,就是“不能独占学到的知识,必须传授给其他医生”。他没有为自己独自设计的手术器具申请专利。因为如果手术器具由各国自行生产,那么价格就能降低,更容易得到广泛地普及。赤星划时代的手术方法及其献身于教育普及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获得了“凯科尔曼奖”这个世界级医学奖。

上一篇

浅谈脑肿瘤的不同类型及其治疗策略

​廣瀬 雄一 教授藤田医科大学病院脑肿瘤有各种类型,如原发性脑肿瘤,转移性脑肿瘤,良性脑肿瘤和恶性脑肿瘤,但任何类型的脑肿瘤都有两种......
下一篇

胰腺癌的手术、化疗和放疗

​胰腺癌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北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Hiraaki Terashima教授治疗胰腺癌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切除可以切除的。换句话说,如果可以进行......